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劉宜龍 劉強)2024年,湖南雙峰縣以一場深刻的交通執法變革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平安答卷”:全年查處交通違法案件1218起,結案率100%;超限率始終保持在1%以下,拆除違規標志標牌277塊;柔性執法清單惠及11起輕微案件……數字背后,是雙峰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局以“路”為筆、“地”為紙,探索新時代縣域交通治理新路徑的生動實踐。
黨建引領:鍛造執法鐵軍的“紅色引擎”
在G234國道雙峰段,一塊“黨員先鋒崗”的標識牌格外醒目。這是該局推行“黨建+執法”深度融合的縮影。2024年,執法局將政治建設與執法改革同頻共振,通過35次集中學習、4次黨組書記專題黨課,以及“黨員一幫一”等品牌活動,將黨建觸角延伸至執法一線。
“執法不僅是技術活,更是政治活。”執法大隊黨支部書記坦言。在貨運源頭治理行動中,黨員突擊隊連續三個月駐守重點路段,查處非法改裝車輛41臺;面對路域環境整治難題,黨員帶頭包干“硬骨頭”路段,清理占道經營458起。數據顯示,全年設置的12個黨員先鋒崗,累計化解群眾急難問題63件,投訴處理滿意率達98%。
制度創新:構建全域治理的“四梁八柱”
走進執法局指揮中心,大屏上實時跳動著全縣4個非現場執法監測點的數據。這套“線上+線下”科技治超體系,正是雙峰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的成果之一。2024年,該局以“三定方案”為綱,建立起覆蓋執法全流程的23項制度規范,從案件回訪到文書評審,從“三重一大”決策到輕微免罰清單,形成閉環管理體系。
區域化執法改革成為破題關鍵。將全縣劃分為5個責任網格,實行“屬地管理+線塊結合”模式后,涉路施工違法行為處置效率提升40%。在梅龍山旅游公路質量安全執法中,這種機制讓監管部門得以快速聯動,約談施工、監理單位負責人,及時消除3處重大隱患。
科技賦能:破解超限治理的“貓鼠游戲”
深夜11點,執法局非現場執法平臺突然報警:一輛疑似超載貨車正駛向S342省道。系統自動調取車輛歷史數據,同步推送至轄區中隊。20分鐘后,這輛超限23%的貨車被精準攔截。這樣的場景,在雙峰已成常態。
“過去靠人海戰術,現在用數據說話。”科技執法專班負責人介紹,通過建立“事前預警、事中攔截、事后溯源”機制,491臺超限車輛被非現場執法查處,路面查處量同比下降35%,超限率始終控制在1%以下。與之配套的宣教體系同樣創新:在處罰窗口設置“法規自助學習機”,違法駕駛人需通過法律知識測試方可結案,此舉使二次違法率下降62%。
剛柔并濟:書寫執法為民的“溫度答卷”
2024年6月,貨運司機老王因首次輕微超載被免予處罰。“本以為要扣車罰款,沒想到執法人員先帶我看了警示教育片。”這種轉變源于該局推行的“首違不罰”清單制度。在嚴格查處189臺嚴重超載車輛的同時,對11起輕微案件實行教育免罰,彰顯法治溫度。
這種平衡藝術還體現在源頭治理。針對非法營運亂象,執法局既開展百日攻堅查處非法網約車108臺,又推動設立3個鄉鎮客運微樞紐,協調增加農村客運班線。全年客運投訴量同比下降41%,群眾出行滿意率升至91%。
多元共治:織密路域安全的“防護網絡”
在杏子鋪鎮,由執法隊員、村干部、護路員組成的“路長制”團隊,剛完成一次聯合巡查。“過去清理公路堆積物要層層審批,現在發現問題直接現場辦公。”這種變化得益于執法局推動的“路政宣傳月”升級行動。通過發放2萬余冊普法資料,建立12支群眾護路隊,路產路權糾紛同比下降58%。
水上執法同樣呈現新格局。針對水府廟庫區監管難題,執法局聯合多部門建立“一船一檔”系統,查處4起典型案件后,船舶違規率歸零。這種協同效應延伸至源頭管控:全年抄告外省違法車輛63起,推動跨區域執法協作機制落地。
2025,深化改革再出發
站在新起點,雙峰交通執法改革繼續向深水區邁進。2025年計劃中,“信用監管”成為關鍵詞:擬建立運輸企業“紅黑榜”,將執法數據納入社會信用體系;同時擴大非現場執法覆蓋面,試點無人機巡查模式。
“執法的最高境界是讓守法成為習慣。”局長在年度總結會上強調。從“硬性管控”到“剛柔并濟”,從“單兵作戰”到“多元共治”,雙峰縣正以系統化改革破解基層執法難題,為新時代縣域交通治理現代化提供鮮活樣本。這場變革,仍在路上。
責編:龍宗紅
一審:龍宗紅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